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昭通“新看点”:每日报道

发布时间: 2023-02-16 10:07:31 来源:人民日报

提起昭通,你会想到什么?

是麻辣鲜香的小肉串?还是苹果、洋芋、天麻和大山包?对昭通了解的人,会说这些年昭通的脱贫攻坚和交通突破给人的印象深。还有呢?


【资料图】

今年1月底召开的昭通市两会,市长杨承新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段话:“把昭通建成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最好的州市之一、综合交通发展最好的州市之一、壮大资源经济最好的州市之一、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州市之一、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州市之一。”“之一”正是昭通的“看点”,即工作亮点、地域特色和着力方向。

在云南,昭通的“存在感”不太强:经济排位不靠前,民族、生态和边疆特色不鲜明,旅游也非第一梯队。但作为云南“北大门”,昭通“咽喉西蜀,锁钥南滇”,乌蒙大地憋着一股劲。2月初,记者在昭通专访了杨承新,他履新昭通半年多时间,但谈起昭通如数家珍。昭通市刚开完两会,一幅新的发展图景跃然眼前,昭通的“新看点”有哪些?让我们通过一组关键词走进昭通、理解昭通。

增收

今年1月29日至30日,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到昭通市调研农民增收、产业发展、城市建设等。从《云南日报》的报道来看,书记此行的重点是调研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增收情况。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也说: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,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,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,全力推动乡村振兴。

昭通是我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,从省委书记重点关注,到市政府的“首要任务”,可见,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、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增收”而不是别的什么问题,是昭通工作关键中的关键。2022年,昭通市基本消除了农村7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现象,今年消除标准提高到1万元,一年提高3000元。“我们有信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,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。”杨承新表示。他条分缕析算账,说明信心何来,概括来说,是三大块:兜牢底线、外出务工和产业增收。

先看下2022年昭通的三组数据:投入各类支农资金76亿多元;设立规模1.8亿元贴息资金和9000万元奖补资金,扶持新型经营主体;选派1290支工作队驻村帮扶,组织4.5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4.33万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,全市23万多名“三类对象”风险消除率由2021年的不足六成提高到七成多;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条措施,全市脱贫户和“三类对象”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.7%,比一般农村居民增幅高一倍多。这里的“三类对象”,指的是脱贫不稳定户、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。

能外出务工的外出打工,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出不去的,在当地产业发展中获益增收,其余的予以政策性保障。线上自我申报也好,干部入户掌握也罢,政策性保障人群贵在不能漏;产业发展方面,昭通苹果、马铃薯和竹子、肉牛等产业渐成规模,2022年农业综合产值达1100亿元。“集中财力、资源做产业”,昭通市将六成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,建立项目市级评审和考核机制,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资金“不撒胡椒面”。

昭通市有农村劳动力305万人,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250多万人,其中省外务工人数常年保持在160万人以上,务工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75%以上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如今,昭通不断提高组织输出、省外输出、技能输出和延长务工时间的水平,让外出务工有组织、有技术、有服务、有品牌。

产业

外出务工人多,一方面,蕴含着“人力变人才”的空间,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、繁荣经济作准备;另一方面,也是一笔丰厚的劳动力资源,在“资源经济”的思路下,是产业发展的“红利”。今年春节后,沿海部分发达省份“抢劳动力”即是明证。能在家门口就近、就地就业,还能避免许多社会矛盾。但这一切的前提是:本地产业兴旺。

2022年,昭通的GDP增速为3.7%,比全省差了0.6个百分点。具体分析而言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,昭通和全省差别无几;产业投资增长比全省慢了5个百分点,产业投资的占比比全省低7个百分点;尤其是就工业投资增长而言差距较大,昭通为21.1%,而全省则为48.8%,规上工业增加值昭通为3.8%,全省为7.7%。对比来看不难发现,昭通“软肋”在工业投资。而云南GDP增速表现亮眼的州市,如曲靖、楚雄、文山等,无一不是工业投资势头强劲。

昭通资源富集、能源丰富,清洁电力装机容量2339万千瓦,每年发电量接近1000亿千瓦时,预测硅矿储量436亿吨、硫铁矿3.6亿吨、煤炭123.87亿吨、磷矿130亿吨,发展资源经济得天独厚。但杨承新也坦陈,昭通工业长期以煤、电和烤烟为主,占了工业的八成,增长乏力;而在绿色硅、绿色铝、新能源电池等新赛道上,昭通正在发力。

许多人知道昭通的电力资源丰富,但或许还不知道,镇雄的磷矿储量竟占到了全国的一半多。昭通将从“电”好基础、从“磷”起步、“硅”模发展三个方面,发展“三个千亿元产业”,壮大产业“筋骨”、挺起发展“脊梁”、增强经济“体魄”。

发展以电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,支持保障白鹤滩等三大水电站稳定发电,推进15个光伏风电发电项目建设,启动华润镇雄2×35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,加快9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。到2025年,昭通全市发电量将达1000亿千瓦时,绿色能源产值突破千亿元。到2025年,镇雄磷矿资源全面开发,形成20万吨正极、50万吨负极及若干上下游配套项目,为建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夯实基础。同时,依托分布广泛、储量丰富、品位优良的硅矿资源,加快建成合盛硅业80万吨水电硅、新安化工10万吨工业硅等龙头项目,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90万吨工业硅和80万吨有机硅产能。

在昭通市政府2023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胡江辉还说,今年推动前期成熟的项目能开早开、应开尽开,推进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建设,努力实现全市投资增长9%以上。

新城

新春伊始,一条“昭通3年内把‘昭通古城’打造成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”的消息不胫而走,“昭通古城”浮出水面令人期待。2022年以来,昭通多次对古城的修复与保护开展调研论证,划定了以辕门口为中心的近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。下一步,昭通市坚持先地下后地上、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,加强古城保护提升,留住城市“烟火气”、展示城市“老场景”。

正紧张施工的渝昆高铁,给了“昭通古城”以旅游猜想,其实这背后,是昭通城镇化建设和发挥区位优势的“一盘大棋”。2022年,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5%,今年云南省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3%,而昭通的城镇化率只有40%多一点。人口大市的城镇化率偏低,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重,王宁到昭通调研城市建设就好理解了。

昭通地处川渝经济圈和滇中经济圈之间,区位优势明显。大道出乌蒙,“十三五”以来,昭通综合交通实现从“瓶颈制约”到“基本适应”的大转变:累计完成投资2300多亿元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92公里,迈入“高铁时代”,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。“我们不会降低交通建设力度,在航空、高铁、水运等方面还会加力。”杨承新说。通则不痛,便捷的交通设施是昭通融入两大经济圈的基础,也是在破解长期的“昭通不通”痛点。

为融入两大经济圈,昭通一是在交通上持续发力,二是找准定位发展好产业增强自身实力,三是做大第三产业主动跟上服务,比如请四川重庆人来避暑旅游等,这才有了“昭通古城”的强力推进。不仅如此,昭通将从更高层次、更宏大视野规划旅游发展,以“一山”(大山包)、“一城”(昭通古城)、“一址”(扎西会议旧址)、“一江”(金沙江高峡平湖)等“十大文旅项目”为重点,推动配套基础提标、景区提升、服务提质、品牌提级。从丽江来的主要领导,打造昭通旅游顺理成章又志在必得。

昭通新的城镇化之路,既要有格局有内容有品味,还要绿美。昭通地处长江上游、赤水河源头,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云南省“三屏两带”生态安全格局重要组成部分。绿美昭通,除了标本兼治广受关注的赤水河流域,去年3月就在全省最早启动绿美建设。相比全省,昭通多了“绿美矿山”专项行动,提出建设10大绿美示范项目,让乌蒙大地绽新颜。

杨承新概括:昭通态势上是“进”,经济稳中有“进”;形势上是“好”,机遇持续向“好”;攻势上是“足”,发展信心十“足”;气势上是“拼”,体现敢打善“拼”;位势上是“变”,积极主动求“变”。这些是昭通奋力实现“五个最好的州市之一”的底气所在。“从全省看,昭通目前是经济‘总量居中,人均靠后’,我们要通过努力,实现‘总量靠前,人均居中’。”杨承新说。(徐元锋 符皓 程浩 曾智慧 蔡树菁)

标签: 外出务工 个百分点

为您推荐

财经